“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专栏征稿启事
发布时间:2023-07-11  点击数量:

 

  建筑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是建筑可持续研究的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范围涵盖设计、建造、运维和拆除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绿色建筑通过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目的。智能建造以标准化、模块化、预制化等方式进行工业化生产,现场智能组装和安装,提高工效,降低环境影响。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列入国家重要战略发展方向,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为及时总结报道当前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领域内的创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促进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相关技术交流。《工程科学与技术》开设“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专栏,以持续并及时报道有关前沿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对经过审稿达到发表要求的稿件进行优先发表。热忱欢迎广大专家学者将研究成果投稿至本专栏。

 

 

1 专栏策划人

 

专栏主编

 

杨柳,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负责人,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绿建基础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建筑气候学。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等多部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以及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熊峰,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16年牵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从教36年,坚持教书育人,曾获得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主持教育部新工科教改与实践项目,4次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018年、20222次牵头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家一流课程、一流专业负责人,出版教材7部,包括国家规划教材3部。

 

 

高庆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高性能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方面科研与工程实践。学术兼职报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委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理事,四川省建筑师学会建筑物理与绿色建筑专委会主任委员。作为专业负责人主持完成逾3000万平米的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作),译著1部,主编/参编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类行业标准20余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主持2项)。

 

 

专栏副主编

 

刘烨,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刘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孙弘历,四川大学,副研究员

 

欢迎对专栏感兴趣, 且对期刊发展有热情的专家学者联系专栏主编(高庆龙教授, Emailgao3066@163.com),参与专栏的组织策划工作。

 

 

2 征稿主题

 

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营造技术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

低碳建筑技术研究与建筑碳排放

健康建筑技术研究与室内环境质量

高海拔地区低能耗建筑技术研究

建筑工业化构部件智能制造技术

建筑智能建造和高效施工技术与装备

智能建筑设计、建筑及运维

建筑整体式装修和管线分离

 

 

3 稿件形式

 

专家约稿   

自由来稿(以有创新的研究论文为主)

 

 

4 投稿注意事项及要求

 

① 网上直接投稿。请登陆 http://jsuese.ijournals.cn,投稿栏目为“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 ;初审通过的稿件可优先送审;录用稿件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先发表。

文章应围绕专栏主题,内容未公开发表,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科学与技术价值较高,能够反映相关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

严格按照《工程科学与技术》征稿简则和投稿模板的要求撰写,自由来稿的研究论文尽量控制在10页以内。为了确保 EI 收录,一定要注意中英文摘要的内容充实,请参考本刊的摘要撰写要求。

此征稿启事在栏目停办之前长期有效。

其他未尽事宜,可与编辑部联系,联系电话 028-85405425

 

5 期刊简介

 

《工程科学与技术》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编谢和平院士。期刊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定位,报道工程科学领域研究、开发及应用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期刊发文覆盖土木、水利、计算机、机械、环境、信息、交通、电气、网安、控制、地质、材料、化工、矿业等学科领域。开设的“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中和与绿色能源”“川藏铁路工程与环境”“新型电力系统”等特色栏目,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及社会影响力。期刊被《EI》《Scopus》《EBSCO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期刊被评为中国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天府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卓越期刊”。期刊位于《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Q2区,纳入了四川大学认定的高质量科技期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