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叉科学与工程旨在将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视觉等方法与各种应用领域知识深度结合,利用人工智能探索基础科学研究和传统工程技术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智能交叉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十分迅速——人工智能在传统科学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医学、计算文学、计算化学等新兴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制造、土木等传统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加快了工程技术创新速度。2020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在《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在人工智能方向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平台均不足”,并“将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智能交叉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追踪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引领研究发展,本刊特组织“智能交叉科学与工程”专栏征稿。欢迎有关研究团队踊跃投稿。
1. 栏目策划人
专栏主编:

|
章毅,博士,教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学术院长,IEEE/CAAI 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国际人工智能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副主编。主持国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重点项目等。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出版英文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余篇,连续7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研发了系列智能医学产品,其中乳腺癌彩超智能筛查系统、肺癌智能筛查系统、智能放疗系统等已实现临床应用。
|
|
吕建成,博士,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教授,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XXX重点方向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IEEE TNNLS等多个期刊编委。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并在自然语言处理、工业智能化、智慧医学、智慧文创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技术项目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研究成果在JMLR、IEEE TPDS、IEEE TNN、IEEE TFS、IEEE TEC、IEEE TSMC、IEEE TNNLS、IEEE TSP、IEEE TETCI、 IEEE TIP等期刊和NeurIPS、ICML、ACL、AAAI、IJCAI、CVPR、EMNLP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出版英文专著《Subspace Learning of Neural Networks》,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2019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 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 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 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
|
专栏副主编:
雷文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特聘研究员,优青(海外)。
黄树东,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2. 征稿内容
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人工智能与医学、文学、艺术、化学等基础科学的交叉融合;
2)人工智能与机械、制造、土木等传统工程的交叉融合;
3)智能交叉应用、产品、设备等软硬件的研发;
4)智能交叉科学与工程的关键技术与实现;
5)智能交叉科学与工程研究过程中的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和方法。
3. 截稿时间
此征稿启事在栏目停办之前长期有效。
4. 稿件要求和注意事项
1)请作者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确保稿件没有涉密内容和学术不端问题,未公开发表,也未在其他刊物或会议的审稿过程中。请按照《工程科学与技术》征稿简则和投稿模板的论文结构要求撰写,注意中英文摘要的内容充实,可参考本刊的摘要撰写要求。
2)稿件形式
综述论文:主题范围内,近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深度总结,全面评述科学意义、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能引领未来研究的创新发展方向。第一作者应为具有高级职称的该领域知名学者。
研究论文:围绕主题,具有原创性、科学与技术价值,内容翔实,写作严谨,能够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自由来稿以研究论文为主,请尽量控制在10页以内。
3)网上直接投稿,本刊官网http://jsuese.ijournals.cn,投稿栏目为“智能交叉科学与工程”。
4)按照本刊的审稿流程,通过审稿后决定是否录用,并以正刊发表。
5)本刊已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项目,若作者愿意出版与稿件内容相关的音频介绍、短视频资料、ppt报告以及图表附录等增强出版内容,在稿件录用后可通过本刊OSID平台电子出版。具体操作请见本刊网站论文增强出版须知。
6)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专栏编辑吴芝明(028-85405425),E-mail:jscu@163.com。
《工程科学与技术》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编谢和平院士。期刊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定位,报道工程科学领域研究、开发及应用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开设的“科学前沿”“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特色栏目,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及社会影响力。期刊被《EI》《Scopus》《EBSCO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期刊被评为中国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Q2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