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减震与隔震”专栏征稿启事
Contributions Wanted: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for Engineering Structures
-
-
中国是多地震国家,近年在西南地区具有破坏性的地震频繁发生,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2014年11月22日康定6.3级地震、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2019年6月17日长宁6.0级地震、2021年9月16日泸县6.0级地震、2022年6月1日芦山6.1级地震、2022年6月10日马尔康6.0级地震等。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造成了超过百人死亡。由于当前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规模显著,人员生活较为集中,一旦遭遇强震易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损失。在高烈度地区采用减震、隔震及振动控制等相关技术,无疑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手段之一。2021年5月通过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指出,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鼓励在除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中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以提高抗震性能。
为总结报道当前工程结构减震与隔震研究领域内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促进工程结构减震与隔震相关科研成果的快速交流,《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开设“工程结构减震与隔震”专栏,并对通过审稿、达到发表要求的稿件进行优先发表。热忱欢迎从事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将研究成果投稿至本专栏。
1. 专栏策划人
专栏主编:
专栏副主编:
陈 鹏,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助理研究员
邓开来,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博士、副教授
刘兢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高级工程师
王健泽,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副研究员
李 弢,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助理研究员
2. 征稿主题
(1)减震与隔震结构工程震害调查
(2)减震与隔震结构性能评估理论与方法
(3)减震与隔震结构在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4)工程结构减振与隔振控制
(5)高性能减震与隔震装置
(6)基于韧性的减震和隔震设计方法
(7)减震与隔震结构工程实践、管理与维护
如果对专栏的投稿内容需要有进一步的了解,请联系专栏主编(王斌教授,Email:bin.wang@scu.edu.cn)。
3. 稿件形式
(1)专家约稿
(2)自由来稿(以有创新的研究论文为主)
4. 投稿注意事项及要求
(1)文章应围绕专栏主题,内容未公开发表,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科学与技术价值较高,能够反映相关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
(2)严格按照《工程科学与技术》征稿简则和投稿模板的要求撰写,自由来稿的研究论文尽量控制在10页以内。为了确保EI收录,一定要注意中英文摘要的内容充实,请参考本刊的摘要撰写要求。
(3)请访问《工程科学与技术》官网 https://jsuese.scu.edu.cn直接投稿,投稿栏目为“工程结构减震与隔震”,录用并修改完善的稿件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先发表。
(4)如作者愿意出版与稿件内容相关的音频介绍、短视频资料、PPT报告及图表附录等增强出版内容,可在稿件采用后联系编辑上传。
(5)征稿启事在栏目停办之前长期有效。
(6)其他未尽事宜,可与编辑部联系,联系电话028-85405425。